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

這一個貧民區

一直都對巴西這個國家都充滿了好奇,一直到想去探究一下,結果我來到巴西的聖保羅。

聖保羅是個一個充斥著靈感和設計空間的好地方,到處都有許多名設計師的製成品,不管是遠眺看到的高樓大廈,還是在身旁的一張長椅,他們都很有生命,彷彿是熱血沸騰的;但往往許多事情,表面上與實際的是截然不同。這次,我不是到城市裡逛,而是走到聖保羅的一個貧民區當中,感受世界的不同。

我的兩位伙伴,阿光及小琳。我們都在鄰近貧民區的一所酒店訂下房間,各自卸下一個大背包後,裝備好自己就出發了。單單是一個貧民區就住了三十萬人口,在外面看進貧民區,只看到橙紅和磚紅色的一塊兒,感覺是亂七八糟的喔,我們就不管了,心太好奇了,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走到裡面。「噠噠...噠噠...」是小朋友破舊的拖鞋與一級級樓梯磨擦出來的聲音,一大伙兒追逐著,與他們揮揮手,拍拍照後在我身邊擦過了,留給我的是一個個純潔的心而且夾雜著嘻哈的笑臉。

看見那邊的房子的煙囪霧起了白煙,上前敲敲木門,有位女士打開了門,查探一下我們是誰。當她知道我們只是來這裡感受當地的人的生活時,她便開始殷勤地招呼我們三個,不時捧上白開水,不時為我們播放歌謠。跟她用簡單的英語溝通過來知道她叫瑪莎,幾年前被丈夫趕了出屋外,因身上的錢不多,所以帶著兒子來到貧民區相依為命。阿光留在家中與屋主傾談,不斷細味著她的小故事,而我和小琳走到屋外,繞了條小路,直到屋後。看到瑪莎的兒子在替媽媽洗衣服和晾曬被子,比起香港的小孩子勤力和憧事得多,雖然他個子小,但據瑪莎所說的是兒子非常乖,完全不是她包袱;相反地說,是兒子令她想把生命延續,對自己有回信心。

瑪莎更帶我們到她和一眾主婦所辦是合作社,她們各有各的故事,但來到這裡,大家則無分彼此,人人平等,可能大家以往的生活都彼此坎坷,因此互相都很有默契。她們在合作社中是做一些工藝品,全都是她們自己花時間和心血做出來的,雖然不是甚麼價值不非的東西,但相比起那些奢侈品,無疑是對我們在塵埃中生活的一群當頭捧喝。

大多人聽見「貧民區」會想起甚麼? 骯髒? 窮? 粗鄙? 等等的貶意詞我都聽過。現在我親歷其地,感受到的只有人與人之間的溫暖,那種關係像黏在一起似的。

這貧民區,這一個個故事,這是經歷。

3 則留言:

  1. 我覺得人不應只注重外表,即使是貧民區,都會有好人好事,亦會有一些我們發覺不到的東西。其實香港外表風光,但貧富懸殊的情況越來越嚴重,所以我們應深入了解事物,不應只看外表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不知筆者是否虛構的呢?但如作者所說的,貧民區裡也能滿載著一個個溫馨的故事.但好與壞往往是一同存在的,每個地方都總會存著善惡,貧民區如是,富國亦如是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現在,我們身處在這個社區與貧民區相比,我們真是幸福得多,不過,有不少人認為言一切都是必然的。而且,生活在貧民區的人,也能活得比我們快樂,得到一些我們並不注意的事,我們只要運用科技上的機械去製造一些工藝,但他們是付出的間和努力去完成。

    回覆刪除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